過了一個愉快又悠閒的適應天後,翌日清早,隊伍領取向當地攀登公司租用的雙重靴、冰斧、冰爪與上升器後,即將離開文明的舒適圈,向海拔5780公尺的高地營(high camp)進發。台灣領隊魷魚三令五申「身體有狀況的人我會強制撤離」,因為一旦離開山莊服務範圍,再加上滿山白雪,在這個海拔身體有狀況,甚至帶著狀況上升會非常棘手,這時該嚴肅的事情,是不允許通融的。
這天的雪下得比休息天還大,整個梅樂山區也籠罩在一片白霧飛雪之中,將路徑、岩石全都隱藏了起來。人生地不熟的我們,只得跟著強健黝黑的雪巴領隊,亦步亦趨的緩步爬升。因為海拔超過5000公尺,所以隊伍行進速度非常緩慢,只能奮力提起沈重的雙重靴,放進前人的腳印之中;如果沒有過人的體能,在這裡光是應付自己的行走就非常吃力,更別提邊走,雪巴嚮導一邊教你怎麼踩雪地步伐、怎麼用力了。
因此,為了降低風險並提升全隊登頂機會,這一團由野樵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辦理的梅樂峰健行團,在招生階段是由負責人親自審核隊員資格的,包含體能與雪地經驗。他不知道打槍了多少想參加經驗卻不夠的熟客... 真是辛苦了。
其實我很贊同商業團的能力篩選制度,將合適的隊員放在同一團,將能大大提昇隊伍的品質,且不容易發生掉隊與拆隊的狀況。然而對於一般行程來說,一來難度沒有那麼高,不需要管控風險到這個程度,二來...超過5天的行程能招滿就謝天謝地了,還挑三揀四隊員,生意不想做了逆?而且面對第一次報名的客人,又要怎麼知道他描述的經驗可信度有多高呢?「難度」可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呀。
因此,實務上要對商業團隊員進行體能篩選,除非高階或高風險團,否則一般而言是幾乎不可能的事,這也是我後來轉而只帶熟人委託和教學團的原因。
遙想2018年中的列寧峰,也未曾在如此雪霧中行走過,走著走著,喘息之餘不免擔憂接下來的路途是否能繼續順遂?上面的雪會不會厚到要「游泳」呢?
#梅樂峰的六千米旅途・風雪中往高地營出發